淬火剂冷却与钢的淬火
发布时间:2012-07-20 19:30:00
淬火是将钢加热到Ac1或Ac3以上30-50℃,在此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,然后快速冷却下来,以获得高硬度的热处理工艺方法称为淬火。
淬火的目的:淬火后可得到以马氏体为主的不稳定组织,然后和不同的回火温度以及淬火剂冷却相配合,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。
淬火温度的确定:原始组织为球状珠光体的T8钢,如淬火加热温度为600℃(Ac3),虽然淬火后硬度能达到63HRC,但是冲击韧性与淬火剂冷却性能却显著降低。
①亚共析钢Ac3+(30-50)℃。在此温度下可获得全部为细晶粒的奥氏体组织,淬火后使用冷却淬火剂可获得细小均匀的马氏体。如果温度过高则有晶粒粗化现象,淬火后获得粗大的M,使钢的脆性增大;如果温度过低在Ac1,与Ac3之间,则有部分铁索体未能全部溶人奥氏体,则淬火使用淬火剂冷却后的组织为M+F,柔软的铁素体保存下来,淬火硬度不足。
②过共析钢Ac1+(30-50)℃。过共析钢在此温度下的组织为奥氏体和次生渗碳体未融入奥氏体中,因而淬火使用冷却淬火剂后的组织中,就有很硬的渗碳体保留下来,使的硬度和耐磨性大大增加。反之,若加热到Accm以上,一方面因渗碳体的溶解,提高了奥氏体中的含碳量,使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增加,引起硬度的降低;另一方面加热温度太高,会促使奥氏体的晶粒长大,使钢的脆性增大,同时还会出现严重的脱碳现象。因此,过共析钢的淬火温度只能选择在Ac1以上30-50℃。
③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为Ac1以上30-50℃。
能使钢在加热后得到一定冷却速度的介质称为淬火介质。冷却速度应保证淬火使用冷却淬火剂后马氏体的形成,如果冷速过高,容易引起淬火内应力造成工件的变形或干裂,如果冷速太低,则淬火使用淬火剂冷却后硬度不足。对于冷却速度的控制,实际上是通过冷却淬火剂介质来实现的。
常用的淬火介质有水、盐水、油、熔化盐、空气等。水和盐水的优点是在650-550℃范围内,淬火剂冷却较快,缺点是在300-200℃范围内冷却速度仍然过快,容易引起变形和开裂。因此,水冷一般用于形状简单的碳钢零件淬火。矿物油的优点是在200-300℃范围内冷却速度慢,缺点是在650-550℃范围内冷却速度也慢,碳钢用油作为淬火剂冷却,有珠光体和铁素体生成,钢不能淬硬,故矿物油主要用于合金钢零件的淬火剂冷却。
由钢的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可知:为避免生成珠光体,在C曲线“鼻尖”附近(约550℃)需要快冷,而在650℃以上或400℃以下温度内并不需要快冷,特别是在Ms附近发生马氏体转变时,不能快冷,否则会引起工件的变形与开裂。实际上,很难找到理想的淬火液冷却介质,但可以根据不同淬火剂冷却介质的特性正确使用,以符合工件在冷却时的要求。
本文参考《金属工艺基础与实践》一书。
常见问题
相关链接